探访文昌峰下文昌村 王兴玺 2013年01月11日南阳周易文化研究会会长王兴玺专程到湖北省郧县白浪镇考察了天工造化的“文昌村”郭沟村。 郭沟村位于郧县白浪镇3公里,历史名称为锅沟,因其地理形势状如锅而得名 。锅,从金,咼声,本义是炊事用具,圆形中凹。该村坐落地形从入山口至文昌峰,由低到高拾阶而上升,落差约在200米以上,恰似一口带把的锅形镶置在丹江伟岸。郭沟村毗临丹江龙水,与淅川县荆紫关镇隔江相望。从荆紫关地域观察,只看到对面西岸山峦层叠,延绵起伏,绿树成荫,俊秀岸伟,却看不到郭沟村的身形。真是“丹江白浪南流欢,遥看巍峰金锁关。不识文昌真面目,只缘身在锅沟外”。 汽车从淅川县荆紫关大街行驶十分钟,到达湖北省郧县白浪镇,再沿丹江河岸向南行3华里,一条不宽的水泥道路转入郭沟村山口,直通山中村落。入村山口左右两座山丘相对如两扇大门关锁,一阖一辟,“一阴一阳为之道”。进入山之“大门”沿山谷向上200米行驶路程,即已进入郭沟村民居住部落。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正前方1000多米处的“文昌秀峰”大寨,格外引人瞩目。仰望耸立,巍峨挺拔,苍松翠柏,生意盎然。太祖山玉皇顶后盾坚强,从山口向上仰视就如在乾天之中。与文昌秀峰底座亲密相联的笔塔错落有致,两相辉映,构成一幅天斧神功的自然生态文化,与其村落豪洁的平楼相乘相扶,达到完美的天人合一境界。锅沟地理形势整体以“文昌峰”为主,以青龙白虎为体,以山泉为用,地势朝向自山口采纳东方紫气,回旋于自然“锅”体聚集天地生气,实现了“起、承、转、合”的古老风水理论观。 “文昌秀峰”右侧山势如青龙起伏欲腾,青龙背部凸显六支龙翼,圆整端庄,分布均间;龙首伏饮丹江甘甜之水,龙尾与文昌秀峰交织如契,生动形活。 “文昌秀峰”左侧山势如白虎卧伏欲纵,虎首前昂注目凝视丹江对岸,似乎正虔诚的聆听荆紫关古寺发出的天籁之音。虎背四丘峰起,如虎添翼,动态十足。待命趋时,护佑保驾。虎尾迁延与祖山相连,承接着天地之生气。 沿“文昌秀峰”缓势而下,象形状如母亲之“乳体”,结于山口之内。“乳体”左右各起一泓清泉,一南一北,对称而生,相得益彰,千百万年来涓涓涌流不息。泉水尤如母亲的乳汁,甘甜清润,爽喉舒心,捧上吸饮立即沁人心扉,精神爽快。用泉水洗脸面肤滋润,光滑不燥,具有养生保健功能。陪同的主人用泉水作制的豆腐不用盐,不用油,不用佐料,清香上口,回味无穷。“乳体”将山沟一分为二,左名曰锅沟,右名曰寨沟。两个沟中的水流地线,更似“乳体”的两根络腺,两股清凌凌的泉水流淌其中,顺势而下,状如一人字顺行在村落前处交汇,潺潺无语,汇入丹江洪流。《水龙经》:“之元屈曲应门前,富贵两兼全。”丹水北来源接天,流长入海奔逝川;龙泉轻甘澄如玉,祛病益寿欲齐仙。正是母亲的乳汁养育了郭沟村世世代代生活的人们,探访中所见到的男女老少面目清秀,色泽红润,精神奕奕,生活美满。 在右侧山沟,泉水顺势流动的轨迹构成了一幅动态的左旋太极图,负阴抱阳,转循万年。太极阳极为入水口,来水坤向;阴极为出水口,出水卯向,天元一气,符合形法。 《地理辨正疏》:“圣人作都,不言华嵩之脉络,而言瀍涧之相交。”锅沟村落坐北朝南,坐靠在卧虎之腹部,朝向青龙之中身,集结于两泓清泉水交汇处,也即“乳体”头部,犹如小孩正在吸允母汁。正应《撼龙经》:“二水夹处是真龙”。《地理辨正疏》:“要知吉地行龙止,二水相交夹一龙”的“风水法则”。“文昌峰”高崇西南,与青龙、白虎两山环交抱合,藏风纳气。整个地势朝向缓缓南流的丹江水,水外案山层峦叠嶂,拱情揖意深远。天造地设的风水宝地。 天然构造的“文昌村”名符其实,孕育了一代又一代锅沟人,“母乳”山上有一块墓地石碑清楚的记载着清朝嘉庆年间,首先来到这里居住的一位孙姓五品先祖。在当今郭沟村人们的记忆传说中,200多年来这里仁人志士频出。孙姓是郭沟村最大的家族,人丁兴旺,人才辈出,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仅孙姓家族就有多位科级、处级、厅级领导。郭沟村只有几十户人家,目前工作在河南和湖北的公务人员多人;在北大、清华等高等学府就读的学子多人。郭沟村民居住的楼阁白墙红顶,鳞次栉比,整洁宽敞,就足以显示其富裕生活,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新农村建设变化的巨大成就。 (注:“龙泉轻甘澄如玉”,借清。乾隆赞誉北京玉泉山水“水味贵甘,水质贵轻”,澄清如玉,遂题写“天下第一泉”。)
锅沟摄影 (王兴玺) 文昌峰
天然太极图
泉水似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