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易学 > 易学研究

从中国传统文化解读“火神、雷神、山神”文化的正能量(王兴玺)

时间:2020-02-09  作者:王兴玺
 

2020年时运交接时期中国即面临一场防控阻击新型冠状病毒的人民战争,举国上下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正在夺取抗击恶魔灾难的伟大胜利。国家主席习近平1月28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时指出,疫情是魔鬼,我们不能让魔鬼藏匿。新型冠状病毒这个魔鬼来势汹汹,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我们绝不能任由这只魔鬼继续猖狂下去,只要我们不给魔鬼提供藏匿的可能,再凶残的魔鬼都能被战胜。只有把魔鬼暴露在阳光下使其无处藏身,才能看清它,全程围猎它,直至消灭它。全民筑起防御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打赢这场防控疫情阻击战,有信心战胜疫情这个魔鬼。此文意在从中国传统文化解读此次防御抗击疫情的发展规律,警示防控生化武器攻击的意识,依此以飨读者。

一、自古以来中国人崇拜火和龙的图腾
真正具有持久凝聚力的图腾寓意,属于中国火和龙的图腾,是最具代表性的国家之一。图腾都是从自己的历史传统,文化基因中选取最能代表各自民族精神风貌的物种作为图腾的象征,以凝聚民族之心,以增加民族自豪感,以强化国家的影响力。故而此次抗击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的战役,选取“火神山、雷神山”为医院命名,即符合古代中国传统文化的旨意,又符合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又具有美好善良的期待,充满着中国人民所向无敌的正能量。
(一)、太阳火源自中国远古时期的图腾

1、太阳火具有超自然力量。太阳为火,为阳,为光明,为温暖,为生机,为发展。太阳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生存所依和生活所系,太阳具有能使万物复苏,生长发展的超自然力量,万事万物皆离不开太阳。太阳的光和热是农作物生长的保证条件,视为丰产的主要赐予者,太阳的规则运行本身亦为人类提供了最基本的行为模式,即所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提供了基础的空间和时间观念,成为人类认识宇宙秩序,给自然万物编码分类的坐标符号。中华民族先祖早在公元前35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起就有了自己的图腾崇拜,首拜太阳,并以龙为主,同时崇拜自然和神灵。随着历史进程逐渐演化为吉祥的图腾,那林林总总的神祗,那博大精深的《易》和古天文历法,于博大的时空范围内构成了宏阔深沉的东方远古神秘文化的序列,便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借助有限文献想象远古时期人们的意识形态,《淮南子·天文训》神话传说“日出于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礼记·礼器》篇称“大明生于东,月生于西,此阴阳之别,夫妇之位也”;《大戴礼记》“阳之精气曰神,阴之精气曰灵,社灵者,品物之本也”。英国著名作家拜伦《曼夫雷德》的经典文字:“最辉煌的太阳啊,在你创造的神秘被揭示之前,你是唯一的崇拜物,你是全能者的最早使者”。“图腾”、“图腾主义”和“图腾研究”进入中国,其“图腾”一词最早译成中文并引入到国内,是中国20世纪初的著名学者严复。
2、太阳崇拜。中国古籍中称太阳为“金乌”、“赤乌”、“阳乌”、“踆乌”;金碧辉煌的太阳,不知多少万年前就辉映着地球,荫护着人类,给人类以无限的遐想。与此相应人们敬仰太阳,崇拜太阳,祈祷太阳,创造出难以计数的令人激动不已的太阳神话,太阳于是成为世界各民族神话中最具有普遍性的意象。根据考古资料看中国太阳神观念和太阳崇拜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形成。19世纪西方宗教研究领域自然神话学派的代表人物麦克斯·缪勒(Max Muller)提出,人类所塑造出的最早的神是太阳神,最早的崇拜形式是太阳崇拜,世界上的太阳崇拜有五大发源地中国、印度、埃及、希腊和南美的印加文化。太阳神话是一切神话的核心,一切神话都是由太阳神话派生出来的。太阳“从仅仅是个发光的天体变成世界的创造者、保护者、统治者和奖赏者,实际上变成一个神,一个至高无上的神”。有学者认为所谓“华族”,就是崇拜太阳和光明的民族,东亚海洋文化圈其实是一个太阳崇拜文化圈;这种诠释更符合“文化”作为一种光芒普照的思想,是人类用以治理世界的有力武器的理念。

太阳崇拜于中国起源地。根据《山海经》记载,中国的太阳崇拜起源于山东东部沿海的日照一带。《山海经·海外东经》曰:“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摇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芥。有谷,曰温源谷。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山海经·大荒南经》“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曰羲和,帝俊之妻,生十日,方浴日于甘渊”。根据史料记载汤谷位于山东东部沿海地区,是上古时期羲和族人祭祀太阳神的地方,是我国东方文明的摇篮,也是东方太阳文化的发源地。太阳崇拜是以天体为对象的自然崇拜中的一种,在人类未形成之前太阳便已存在。人类诞生以后太阳作为一种自然物体与人类朝夕相处,太阳对人有了直接的利害关系,人们感觉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受到太阳的制约,从而促使人们较多地思考太阳,猜想太阳。原始人不理解太阳的奥秘,以为太阳具有能使万物复苏,生长发展的超自然力量,甚至视为丰产的主要赐予者。原始人还认为太阳也像人一样,有灵魂,有喜怒哀乐,这便形成太阳有灵观念。后来人们又逐渐把太阳人格化,同时视之为神而加以礼敬或祭祀。神话传说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折光,《庄子·齐物论》云:“昔者十日并出,万物皆照”。《论衡·感虚》云:“儒者传书,言尧之时,十日并出,万物焦枯”。为此人们创造出“后羿射日”和“夸父逐日”一类缠绵悱恻而又悲壮动人的神话故事,表达出渴求日柔雨顺的愿望。原始社会的先民们在与太阳长期共处中观察到,太阳能促进树木花草和农作物的生长成熟,能给人们带来光明温暖,还能明辨善恶,洞察人间。所以大约在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便开始奉太阳为丰产之神,保护之神以及光明正大,明察秋毫之神。
太阳神的由来。原始人类关注的两大主题是生与死。生是一种永恒的渴望,而关注死是希望再生。因此古代先民们对具有长生不死以及死而复生能力的万物非常崇拜,称之为图腾崇拜,这种图腾崇拜在上古时期非常普遍。太阳每天清晨从东方升起(重生),给自然以光明和温暖,傍晚从西边落下(死亡),给自然以黑暗与死寂,具有死而复生的能力,以及给万物以生机的能力。同时先民的农耕生产,特别是稻作生产对阳光的需求和依赖,希望太阳多给人们一些光和热,让人们有吃有穿、身体健康。先民们就自然而然地对“生生之谓易”(《易传.系辞》)的太阳产生了敬畏的心理,而萌发了崇拜太阳的思想,尊之为神,称为太阳神。
3、《易经》“一阴一阳之谓道”。
阴阳之道。古人崇拜太阳必然要仔细观察太阳,研究太阳的运动,而阴阳二字就是对太阳运动(生与死)的形象白描。白天太阳升起(生),光芒四射属阳字表述的意蕴,自然界呈现一派生机与活力。黑夜太阳落山(死),光芒被遮属阴字表述的意蕴,自然界呈现一派死机与萧条。于是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自然界万事万物,就是在太阳的生与死即阴与阳的变化中而变化着,自然而然地太阳就上升成为宇宙主宰之神的地位。正是有了日神的信仰,才会使由本来很原始朴素的“阴阳”概念,上升成为对中国传统文化至为深远的阴阳学说。作为一种系统的方法论,阴阳学说确乎形成于晚周秦汉之际,但其基本概念即早就孕育在中国上古日神信仰观念的母腹中。而这样的文化寻根,有助于我们对中国传统灿烂文化的重新认识,更有助于解读阴阳学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乃至中医学中的重要地位。
《易经・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自汉代以来古代易学家和哲学家对这一命题解释颇多,西汉京房以“二气相感而成体”,“不可执一为定象” 解释 “一阴一阳之谓道”。唐杨士勋《 梁传疏》引王弼对这一命题的解释:“一阴一阳者,或谓之阴,或谓之阳,不可定名也”。中国古人提出的阴阳一词即来自于太阳和月亮,一般认识阴阳概念的来源是很朴素即指日光的向背,从阴阳的甲骨文及《诗经》、《易经》中的阴阳相关记载来论证这种观点。陽,甲骨文(阜,山地)(昜,即“暘”,日光照射),表示受光的山坡。左边的“阜”原本为上古时代梯子的象形白描,在此表示有台阶的山坡;右边上部是“日”,表示太阳,下部是金文在甲骨文中“昜”(日光照射)的字形上加“彡”(光影),表示日光照射物体产生的投影;本义为阳光照射,会意日光照射在山坡上的状态。阴,金文(阜,山地)(侌,天空多云,没有阳光),表示山地背阳,缺少阳光的北坡 ”。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左边的“阜”表示高大的土丘;右边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
下边是云的简写,表示能够向下喷射雨点的云。《说文》释“云覆日也,从云、今声”。显而易见整个字形,会意日光被浓蔽的阴云遮蔽了,山坡上失去了阳光的照射。可见从造字来看阴阳就是上古先民通过观察山坡上日光照射与否而形成的。《诗经·大雅》“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易经》“鸣鹤在阴,其子和之”等的描述也支持这种观点。《易传·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之义配日月”,“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管子·四时》“阴阳者,天地之大理也;四时者,阴阳之大经也”;“春夏秋冬,阴阳之更移也;时之短长,阴阳之利用也;日夜之移,阴阳之变化也”。阴阳变化是宇宙有节律运动的最根本的原理与法则,阴阳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万物的生长收藏均受阴阳的支配,阴阳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全过程中。根据元气阴阳学说,宇宙万物是由阴阳二气的交互作用所生成,由此就决定了宇宙万物无不包含着阴阳的对立统一,所以阴阳也就成为宇宙万物中存在的普遍规律。
(2)、“ 燧人上观星辰,下察五木以为火”
先古人类自发明了火,就知道火能够灭毒,祛除食物腥臊恶臭,预防疾病。中华民族的

先祖燧人氏上观日月星辰,下察五木以为火,不仅发明了钻木取火,而且最早教人熟食。先古猎取的禽兽经过火烤祛除腥臊恶臭,消灭毒气,有利于保护肠胃,人民特别高兴,火之时用大也。太古之初,人吮露精,食草木实,山居则食鸟兽,衣其羽皮;近水则食鱼鳖蚌蛤,未有火化,腥臊异味,危害肠胃。“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燧人氏“钻燧取火”,以火德王,有火则铸金作刃,教民熟食,以化腥臊,养人利性,避臭去毒,民人大悦。我们当今的人类是否应该思考一下这次疫情的深刻教训,不能再重蹈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复现古代原始人类的覆辙,自毁自灭今人之生存的前程。
燧人氏位列火神第一。中华民族素有崇拜“鼻祖”的传统,对火的发现者并教会人类使用取火技术的人尊之为“燧皇”与“火神”或“火祖”。燧人氏(前?--4354年),燧明国(今河南商丘)人。华夏文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燧人氏,燧人氏是中华民族可以考证的第一位祖先。燧人氏钻木取火,火的发明使人类有了可以创造的温暖,对远古人类的聚集提供了武器和条件,是人类群居思想的产生提供了根源,火的发明创造了中国家文化的妊娠期。据传上古时代由于自然界森林在极端干燥情况下吸收太阳热量引起的大面积的燃烧,原始人类经常看到火光;再者动物尸体腐烂后磷的燃烧都会发出火光。上古时期的人不认识火,看到自然界中的火十分害怕,唯恐殃及自身,他们视火为不详,绕火而行,避火而居。燧人氏超越常人,却是哪里有火就向哪里去,他常居火边,有时发现火中被烧死的小动物,就会拿起来就吃。通过长时间的体验发现火的很多妙用,认识火的好处,寒冷时人靠近火堆会感觉到温暖;吃烧熟的动物时口感会好很多;而且火还能驱逐猛兽。而自然界的火不是随时都有,就是森林大火也会有熄灭的时候。燧人氏通过各种尝试终于发现钻木取火与击石点火的方法,从此中华民族的先人就掌握了取火和用火的技术。“燧明国”一带多燧木可以用于取火,于是后人便尊称燧人氏为火神。

燧人氏成为华夏人工取火的传播者,教人熟食,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开创了华夏文明,被后世奉为“火祖”。在《尚书大传》等著作增补“三皇五帝”中被列为三皇之首,奉为“天皇”,尊称“燧皇”。道教文献则称燧人为“人皇”,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杂家、思想家尸佼,在《尸子》卷上曰“ 燧人上观星辰,下察五木以为火”。《隋书·王劭传》“伏愿远遵先圣,於五时取五木以变火”。兴玺认为燧人氏钻木取火,为“观天取象”有感而作。上古时代人们不会钻木取火,那个时候的人类跟动物区别不大,吃的都是猎取的活生动物和青草树叶,因为生食容易受到疾病伤害,因此那时候的人寿命极短。后来燧人氏作为部落的头领,有感于太阳运转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能够改变所处周围物体的冷热,于是“於五时取五木以变火”,发明了“钻木取火”的方法,从此开始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因此燧人氏被人们称为中华第一“火祖”,也是华夏文明的开创先驱。
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的传说,在先秦的古籍中已有记载。据《韩非子五蠹》记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日燧人氏”。《拾遗记》云:“遂明国有大树名遂,屈盘万顷。后有圣人,游至其国,有鸟啄树,粲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人氏”。《古史考》云:“太古之初,人吮露精,食草木实,山居则食鸟兽,衣其羽皮,近水则食鱼鳖蚌蛤,未有火化,腥臊多,害肠胃。于使(是)有圣人出,以火德王,造作钻燧出火,教人熟食,铸金作刃,民人大悦,号日燧人”。《三坟》云:“燧人氏教人炮食,钻木取火,有传教之台,有结绳之政”。《汉书》亦有“教民熟食,养人利性,避臭去毒”的记载。清末著名学者尚秉和先生说:“火自无而有者也,其发明至为难能。燧皇感森林自焚,知木实藏火,不知几经攻治,几经试验,始钻木得之。其功又进于有巢,而即以是为帝号,可见当时之诧为神圣,而利赖之深矣”。又说: “或谓火化而食始于庖羲,故以为号,岂知燧人既发明出火,其智慧岂尚不知炮食?况炮者裹肉而烧之,燎其毛使熟耳“。
(三)、炎黄子孙,华夏共识
在面对外国强敌侵略而处于亡国亡种的危机下,“炎黄子孙、黄帝子孙”的概念,成为以祖先崇拜为基本文化的中国人构建民族凝聚力的符号。抗日战争时期,“炎黄子孙”的称谓在抗敌烽火中定型为中华民族的指代符号,成为号召与激励海内外华人共同抗战的一面旗帜。在中华民国时期,“中华民族之全体,均皆黄帝之子孙”,全体中国人民皆为炎黄子孙已成为共识。

炎帝位列火神之二。赤帝即炎帝;姬轩辕即黄帝。炎黄是华夏文明始祖,中华儿女称为炎黄子孙。其“炎”为双火,是火神炎帝神农氏的简称。我们所说的炎黄子孙,其中的炎说的就是炎帝。最早记载炎帝、黄帝诞生地的史料为《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今洛水上游)成, 炎帝以姜水(今陕西关中清姜河)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因此他们是起源于黄河流域的两个血缘关系相近的部落首领,后来两个部落展开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渐渐融合成华夏族,华夏族在汉朝以后称为汉人,唐朝以后又称为唐人。炎帝和黄帝也是中国文化、技术的始祖,传说他们以及他们的臣子、后代创造了上古几乎所有重要的发明。后来传说的几位古帝王一直到夏商周帝王都被认为是黄帝的直系子孙,连蛮、夷也被纳入这个系统。后世的帝王也声称他们是黄帝的后裔。几乎所有的姓氏都将自己的远祖追溯到炎帝、黄帝或他们的臣子,包括接受华夏文化的少数民族(如匈奴、鲜卑等)也称是炎黄子孙。
炎帝在上古年间尝百草,并且发明了刀耕火种,改变的人类的生活,也是人类的人文始祖。在上古神话中有五方五帝的说法,而炎帝就是南方的赤帝,南方在五行之中属火,所以炎帝也被称为“火神”。传说神农尝百草医治百病,后人依托神农之名传世《神农本草经》,为中医宝典之一。千百年来人类特别感激发明火的开掘者和火的管理者,世界各国各民族根据其发展和民俗不一样,供奉的火神也不一样。在中国最早供奉的火神为炎帝、祝融、回禄(又叫吴回),这三位火神在中国历史上被百姓供奉为火神。所以用火神,雷神,神山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华民族的两位祖先之一炎帝是一位“火神”, “火神山”的命名不仅对湖北人有精神支持,对全国也是精神的提振。炎帝又称“神农氏”,是一位神医,湖北也有神农架,神农尝百草的神话传说流传千年,在全国上下齐心抗击恶魔的今天,“火神”的命名颇具正能量。
(四)、古楚以火施化,开创蛮荒精神

1、古楚文化。湖北乃古楚之地,在楚文化传说中楚国人被认为是火神祝融的后代。一直以来火神祝融的神话传说反映了人类同自然作斗争的一种希冀,寄希望于火神能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光明和幸福,驱除邪恶,消灾免祸。在湖北这样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选择人类祖先而命名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可以看到一个地方镇定不屈的精神传统。火神祝融代表的就是筚路蓝缕,开创蛮荒的精神,今天能够代表我们决心战胜恶魔的精神。古楚人的图腾是烈火凤凰,熊熊烈火,活力旺盛,生生不息。作为炎黄子孙在荆楚大地与恶魔顽强拼搏,此刻有火神山和雷神山的加入,我们奋斗的力量会更加强大。

传说中著名的祝融位列火神之三,是三皇五帝时夏官火正的官名,上古火神,乃火祖,众火神之首。帝喾命曰祝融,后世尊为火神。相传帝喾高辛氏时在有熊氏之墟担任火正之官,能昭显天地之光明,生柔五谷材木,以火施化,为民造福。火神祝融就是祝愿光明,意为永远;融指大明,意为光明,永远带给人间光明。夏天是四季中光明最多的季节,所以有如融光(明亮的光),融晶(犹光亮),融彻(通明透彻)等词汇。

2、火神祝融。祝融是夏官的官名。《晋书》载:“帝高阳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木正即春官,火正即夏官,金正即秋官,水正即冬官。《左传》所说的火正曰祝融,就是夏官的官名称为祝融。《史记·楚世家》说重黎居火正就被命曰祝融,吴回复居火正就为祝融。楚国始祖祝融本名吴回,因为火官的身份而被帝喾命名为祝融。历史上有多位著名的祝融被后世祭祀为火神灶神,祝融氏也是氏出多元,历史上有颛顼族祝融氏和炎帝族祝融氏。其中炎帝后代、黄帝夏官、赤帝祝融容光为南方灶神火神,颛顼之孙重黎是高辛氏的火正祝融为北方人的灶神火神,颛顼之孙吴回(楚国先祖)在帝喾诛重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在南岳衡山有座最高的山峰被称为祝融峰。
“春夏秋冬”四官与“东南西北”四方的关系。中国大部分地方属于季风气候。春天东风,夏天南风,秋天西风,冬天北风。《山海经》春官句芒是东方神,夏官祝融是南方神,秋官蓐收是西方神,冬官玄冥是北方神,就与中国的季风气候有关。尧帝时弃用祝融官名采用司马一名,商朝祖先契为火正大司马阏伯为商人的火神。《山海经·海外南经》“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可见他并非“完人”,郭亚注释“火神也”。《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中曰:“火正曰祝融”,火正就是掌管火的官员,神话中的火神祝融,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已经逐步演化成了司火的官职。尧帝以后用改句芒官名为宗伯,改祝融官名为司马,改蓐收官名为司寇,改玄冥官名为司空;句芒、祝融、蓐收、玄冥这四个官名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君道》当尧之时契为司马,舜为司徒,禹为司空。提到的契是商朝祖先尧时掌夏官火正,契本来也是要叫祝融,只是因为尧帝时代司马官名替代了祝融官名而已。传说在上古时期,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因故吵架而大打出手, 最后祝融打败了共工,水神共工因打输而羞愤的朝西方的不周山撞去, 哪知那不周山是撑天的柱子,不周山崩裂了,撑支天地之间的大柱断折了,天倒下了半边,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地也陷成一道道大裂纹;然后就有了“女娲补天”的传神故事。

3、“降火助战”。祝融首次把火战使用于战争中,《汉书·五行志上》“古之火正,谓火官也,掌祭火星,行火政”,正因为祝融是火神,他的威力也被应用到两军对垒的战争中去。《墨子·非攻下》记载“(成汤伐夏),天命融(祝融)隆(降)火干厘夏城之闲,西北之隅”。传说涿鹿之战,黄帝火官祝融曾用火攻大胜蚩尤。《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黄帝战胜蚩尤后各诸侯都愿归顺,一致拥戴他为天子。之后,使华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具有开天辟地的意义。

二、震慑邪魔的雷神文化
中国民俗文化传说的雷代表惩罚,审判;雷神是惩罚罪恶之神,震慑恶魔之神,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此时此刻有火神山和雷神山的加盟,人们的精神力量更加充分,祖国人民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一场防控阻击新型冠状病毒的人民战争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1、雷神信仰。雷神,俗称雷公,中国古代神话中主管打雷的神。雷神信仰起源于中国古代先民对于雷电的自然崇拜,神的形象从单纯的自然神逐渐转变成具有复杂社会职能的神。雷具有震慑恶魔的强大威力,凡危害人世间的凶恶魔鬼都逃不脱雷神的打击力量,这便是“天打雷劈”的典故。远古时代气候变化异常,晴朗的天空会突然乌云密布,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雷电有时会击毁树木,击丧人畜。人们认为天上有神在发怒,进而产生恐惧之感,对之加以膜拜。在人们的理念中雷神是惩罚罪恶之神,凡人如做了坏事或违背誓言,有违背人伦法理且犯下不可饶恕罪责者,则将遭受五雷轰顶而毙亡。雷神能被许多民族尊为始祖,这是因为雷神兼具了生殖神与丰收神的神格,具有生育万物的能力。《说文·雨部》记载“霆,雷余声也,铃铃所以挺出万物”。人们把陶器和鼓这两种大多具有圆腹特征的器物与雷神联系在一起,而圆腹的特征可能正是为了强调其化育万物,生育人类的神圣功能。而将雷神和生育万物联系起来的最重要的原因,还是雷和雨的相伴相随。动植物都需要雨水才能延续生命,而雷的出现往往伴随着雨,于是雷神就能够使动植物生长也顺理成章,雷的出现代表着雨水的到来,代表着丰收。《淮南子·天文训》记载“季春三月,丰隆乃出,以降其雨”。“丰隆”,王逸在注《楚辞·离骚》时将其注为“云师,一曰雷师”。雷一般是在万物复苏的春季出现,经过夏季,万物生长茂盛;在秋季停止活动,万物枯萎,所以雷被认为“出则万物出”,“入则万物入”。无论称雷师还是雷公,民间以农历六月廿十四为雷公生日,称为“雷公诞”,是日人们均要奉祭雷公,举行仪式祭祀召神驱邪,兴云致雨,以祈求祛除异邪,避免灾祸,风调雨顺,平安吉祥。作为人们对自然最初的感悟与敬畏,雷神的身影出现在许多民族之中并有着一些共性,将这些共性聚集起来我们便能看到一位模糊的大神,他的神迹甚至可以追溯到宇宙开创之初。

2、雷神传说。相传雷神生于古雷泽,故址在今山东菏泽。上古时代雷泽一带是雷神居住的地方,雷泽两岸为雷河(今属牡丹区辛集镇),华胥国的人民都聚居在雷河两岸。那时的雷神是一个人,当他不顺心时雷河上就浊浪滚滚,汹涌起伏。要是雷神震怒时,河水更猛烈。人们没有办法,华胥国有个华胥姑娘就去雷神殿堂找雷神评理,她的胆大和直率感动了雷神,但雷神让华胥姑娘嫁给他,为了华胥国的安危,华胥姑娘答应嫁给了雷神。一年以后华胥姑娘给雷神生个儿子,雷神非常高兴,脾气也越来越好,从此雷神只在农时节气打雷闪电,行云布雨。于是雷河两岸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雷神的表现应了中国古语“人逢喜事精神爽”,华胥想念家乡把儿子放在葫芦上顺水而下,让他乘葫芦回华胥国,他的姥姥看见他乘葫芦而来,因此给这个外孙取名葫芦。按华胥国方言伏羲与葫芦谐音,伏羲长大后看见蜘蛛织网发明了网,在水里可以捕鱼,在林中可以捕鸟。因发明熟食,人们称为庖牺,意为他是最好的厨师。伏羲想念母亲,就登上天庭看望母亲华胥。天帝听了雷神的禀告,就封伏羲为华胥国国君(实为华胥部落首领),人间之王,也就是五氏之一。据《史记·周本纪》的记载:“姜源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悦,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约期而生子”。姜嫄生下的孩子取名为后稷,被认为是周民族的始祖,描写这段故事的诗歌《生民》也被收入了《诗经》之中。

3、雷神的形象。古代雷神的形象不断演变,最初人们把它塑造成人头龙身,鼓其腹则雷的怪物,敲打它的肚子就发出雷声。雷神形象不定,体形或龙、或人、或兽;脸彤或人头、猴头、猪头、鬼头。后来才渐渐变成尖嘴猴脸的形象,并逐渐定型。《山海经·海内东经》记载:“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在吴西”。这种形象是半人半兽形,人们认为雷声在天,而龙亦飞腾于天,将二者结合在一起,便会有雷雨;又将其腰问想象有一鼓,鼓发雷声。后来雷神的形象进一步变化,《酉阳亲俎·前集》:“猪首,手足各两指,执一赤蛇啮之”。《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豕首鳞身”;《铸鼎余闻》卷“大首鬼形,白拥项,朱犊鼻,黄带,右手持斧,左手恃凿,运连鼓于火中”;《集说诠真》引《搜神记》“色如丹,目如镜,毛角长三尺余,状如六畜,头如猕猴”;《唐国史补》“其状如彘,秋冬伏于地中”;《夷坚丙志》卷七其形如奇鬼,“长三尺许,面及肉色皆青。首上加帻,如世间幞头,乃肉为之,与额相连”。《楚辞·离骚》:“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开元占经》曰:“五车东南星名曰司空,其神名曰雷公”。到了元代雷神的形象还没有定型,因为元代有“雷公旗”,所画雷神仍为“大首鬼形”或“力士之容”。明清时代雷神的形象趋于统一,其标准形象概为《集说诠真》中所述:“状若力士,裸胸袒腹,背插两翅,额具三目,脸赤如猴,下颏长而锐,足如鹰颤,而爪更厉,左手执楔,右手执槌,作欲击状。自顶至傍,环悬连鼓五个,左右盘蹑一鼓,称曰雷公江天君”。可见雷神此时最明显的特征是猴脸、尖嘴,所以民间有之“雷公脸”、“雷公嘴”的说法。在道教神话中记载了许多数量,并各种级别的雷神,最基层的是雷公,上一层的是普通的雷神,再上层是雷王。传说雷王出生在广东省的雷州半岛,名陈文玉,后为神。道教中级别最高的雷神是"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是雷部的最高神。"天尊"在道教神仙中属于最高级别,"普化天尊"是所有雷神的总司令。《历代神仙通鉴》称其为“主天之灾福,持物之权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杀”。其下辖一个复杂的雷部组织,总部为神雷玉府,下设“三十六内院中司、东西华台、玄馆妙阁、四府六院及诸各司,各分曹局”。道教有招请雷神的雷法,此法以符篆法术为用,镇妖捉鬼,炼度亡魂,召神驱邪,兴云致雨。

当中华民族在面临灾难的时候,传统文化的寓意就会变成一股力量,而凝聚人心。如果火神山是为了给病人信心,雷神山则是给制造病毒源和传染的始作俑者,以激烈的五雷轰顶威力。

三、彰显山镇威严,佑护社稷平安
从字面理解社稷指土谷之神,古时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即祭社稷。后来社稷被用指国家,“社稷之忧”、“社稷之患”指国家的忧虑、隐患、安危。此命名用“山”,具有镇守,镇煞,镇恶魔毒疫之美好的祝愿,其意于防控阻击疫情,震慑魔鬼,保国平安。
(一)、北京城有五镇。为元明清时期按照道家五行“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的原理,为“震慑妖魔,保京城平安”,在北京的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分别设置的五个镇物。南方丙丁火,位于永定门燕墩,镇火;北方壬癸水,昆明湖,铜牛,镇水;东方甲乙木,广渠门神木厂,神木,镇木;西方庚辛金,大钟寺永乐大钟,镇金;中央无极土,景山公园,镇土。清代李虹若在《都市丛载》曾描述:东镇黄木,“大木千囷百丈高,东方作镇记前朝。磈奇犹忆岩阿里,老干亭亭耸碧霄”。南镇燕墩,“沙路迢迢古迹存,石幢卓立号燕墩。大都旧事谁能说,正对当年丽正门“。西镇大钟寺,“钟大难悬梁上穿,深深楼覆韵飘然。游人到此占祥瑞,鹅眼靑钱费万千”。北镇昆明湖,“昆明湖上晚晴初,眼望铜牛柳半疎。水远楼深难画处,顿教俗虑自消除”。中镇景山,“地安门裏绕红墙,树影重重映夕阳。玉蝀金鳌桥上望,煤峯耸峙在中央”。
(二)、山之五镇。自古以来山有五岳,山有五镇,为道教奇观之一。镇山有镇煞之意,均为历代帝王加封祭祀的名山,名随五岳,各有千秋。周朝已有四镇,到宋朝正式有五镇,自唐宋以来“五镇奇观”一直与“五岳风光”齐名。《明史》卷四十九《志第二十五·礼三岳镇海渎山川之祀》:“今依古定制,并去前代所封名号。五岳称东岳泰山之神,南岳衡山之神,中岳嵩山之神,西岳华山之神,北岳恒山之神。五镇称东镇沂山之神,南镇会稽山之神,中镇霍山之神,西镇吴山之神,北镇医巫闾山之神”。
(三)、神山与山神的传说
1、神山。神话中称谓神仙所居住的山。《史记·封禅书》:“乃益发船,令言海中神山者数千人求蓬莱神人”。《史记·孝武本纪》:“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曰泰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东汉张衡《西京赋》:“清渊洋洋,神山峨峨”。宋苏轼 《石芝》诗:“神山一合五百年,风吹石髓坚如铁”。现今云南的梅里雪山、西藏的冈仁波齐、青海的阿玛尼卿和尕朵觉沃并称为藏传佛教四大神山。
2、山神。中国神话人物,出于《山海经》,相关书籍有《太平广记》、《五藏山经》。在中国有关山神的传说源远流长,延续有祭祀山神的一种风俗,表达对山神的敬畏和礼拜。二千多年前的《山海经》记载有关山神的传说;《太平广记》收录了大禹囚禁商章氏、兜庐氏等山神的故事;《五藏山经》还对诸山神的状貌作了详尽的描述。自然崇拜的对象是以直接为人们感官所觉察的自然力和自然物为崇拜对象,这是我们的先民之所以对山神特别崇拜的原因。古代中国人民将山岳神化而加以崇拜,从山神的称谓上看山神崇拜极为复杂,各种鬼怪精灵皆依附于山。最终各种鬼怪精灵的名称及差异分界都消失了,或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互相融合,演变成为每一地区的主要山峰皆有人格化了的山神居住。《礼记·祭法》:“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虞舜时即有“望于山川,遍于群神”的祭制。传说舜曾巡祭泰山、衡山、华山和恒山;历代天子封禅祭天地,也要对山神进行大祭。祭山时大多用玉石和玉器埋于地下,也有用“投”和“悬”的祭法,即将祭品鸡、羊、猪或玉石投入山谷或悬在树梢。在今日藏地不少地方还保留着祭祀山神的风俗,如在川北阿坝州汶川,不少藏族寨子都有自己的山神,各寨都有自己祭祀山神的一套仪规。大山有大山神,小山有小山神。这些山神不仅各有各的来历,而且还各有各的形象和作用。传说膜拜它供奉它,它就能让你心想事成,长者健康长寿、小伙子更帅,姑娘更美丽,放牧者牛羊成群,务农者人寿年丰。

根据传说原始自然崇拜中对山神的崇拜尤其突出。山神之所以能受到人们的崇拜,因为它能呼风唤雨,能保佑人们平安健康,牲畜兴旺;它也能降灾降难,危害人类。山神像天地一样不好不坏,亦好也坏,所以敬重它、恳求它、拜服于它。山神比任何一种神灵都更容易被触怒,凡是经过高山雪岭,悬岩绝壁,原始森林等地方,都必须处处小心,最好不要高声喧哗,大吵大闹,否则触怒了山神,立刻就会召来狂风怒卷,雷电交加,大雨倾盆,泛滥成灾;若是冬天就会铺天盖地风雪弥漫。因此山神被尊为灵验的神,同时山神经常以骑马的猎人形象巡游在高山峡谷之中,人很容易面对面地碰到他们,一旦触犯,轻者患病,重者死亡。故而至今在少数民族地区仍然保持着祭祀山神的风俗,如藏民族世代繁衍生息在青藏高原的特定地理环境所决定,高原多山,崇山峻岭几乎比比皆是,那些险峻的山峦,都被视为有神祇和精灵存在。到今天藏族的某些禁忌,仍与山神的喜怒有一定关系。
(四)、南山的传说
南山的称谓有九处,陕西西安市的终南山,湖南的衡山,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山,浙江省杭州市南屏山,江苏宜兴市荆南山,也泛指南面的山。在《诗经》、古诗歌、佛教中有诸多叙述。
1、《诗经》相关的《南山》诗篇。
(1)、《诗·齐风·南山》
《诗·齐风·序》:“《南山》,刺襄公也,鸟兽之行,淫乎其妹,大夫遇其恶,作诗而去之”。
(2)、《诗·小雅·南山有台》
宋·苏轼《鹿鸣宴》诗:“他日曾陪探禹穴 ,白头重见赋《南山》”。
冯应榴合注:“《诗序》:‘《南山有台》,乐得贤也。得贤则能为邦家立太平之基矣’”。
《诗经·国风·召南》:“ 殷其雷,在南山之阳。何斯违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归哉归哉!殷其雷,在南山之侧。何斯违斯,莫敢遑息?振振君子,归哉归哉!殷其雷,在南山之下。何斯违斯,莫或遑处?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2、“寿比南山”一词溯源于《诗经·小雅·天保》。
其指陕西西安市终南山,《汉书·东方朔传》:“夫南山 ,天下之阻也。南有江、淮,北有河、渭,其地从汧陇以东,商雒以西,厥壤肥饶”。
《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此即为“寿比南山”的溯源,也是南山一词最早出典籍中的记录。
《诗·小雅·节南山》:“节彼南山,维石岩岩。”
《旧唐书·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绝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清·王士禛《凤翔府》诗:“ 西雍横当斜谷路,南山高接杜陵秋”。
3、南山,泛指南面的山。
魏晋.陶渊明《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经·国风·齐风·南山》:“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鲁道有荡,齐子由归。既曰归止,曷又怀止?葛屦五两,冠緌双止。鲁道有荡,齐子庸止。既曰庸止,曷又从止?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既曰告止,曷又鞠止?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极止”。
四、用《周易》释卦分析火、雷、山之组合意义
“火、雷、山”三字分别按照火神山、雷神山先后次序排列,然后依序组卦为:
①火→雷═噬嗑;②火→山═旅;③雷→山═小过;④雷→火═丰;⑤山→火═贲;⑥山→雷═颐;共六卦。
此六个卦序体现了疫情的整个发展阶段,火雷噬嗑代表疫从口入阶段→火山旅代表疫情的扩散阶段→雷山小过代表疫情的重视阶段→雷山丰代表疫情的控制阶段→山火贲代表控制的希望阶段→山雷颐代表防范的警示阶段。依序进行分述:
(1)、火神山,雷神山,组合为《周易》第21卦火雷噬嗑,雷电交击,惊世醒人。
《周易.噬嗑》上火下雷,雷电交加,警示世人,危险已经来临。瘟疫是恶魔,发自人类之口,病从口入,凶。

1、《易经.离》为第30卦,为火卦,卦辞“利贞,亨;畜牝牛,吉”。象曰:“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四方”。即利于坚持,顺利;蓄养牝牛吉利。火神对应朱雀,也就是南方火德星君,有驱邪除瘟之能。《易经》离卦为火,中医将瘟疫归为巽卦,巽为风,病象为传染病,五行木,离火化巽木,把瘟疫寒疾驱散化灭。

2、《周易.震》为第51卦,卦辞:“亨;震来虩虩,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即进展顺利,尽管雷声震撼,仍然笑声四起,百里都受到震动,没有人因雷声丢失筷子或汤勺。《象》曰:“洊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震,君子以恐惧修省,恶魔来临,危惊不乱。

3、《周易.噬嗑》第21卦离上震下为火雷噬嗑。卦辞:“亨,利用狱”。即预示将有灾困,但通顺,利于运用刑狱。噬嗑之义本指天下大小事无法通畅,是因为有许多困难横阻其中,如果像上下颚那般咬合,将其咬碎嚼烂,就畅通无阻。《象》曰:“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赤法“。《噬嗑》卦象是震(雷)下离(火)上,为雷电交击之表象。雷电交击就像咬合一样,雷有威慑力,电能放光明,古代帝王效法这一现象,明其刑法,正其法令。《彖》曰:“颐中有物,曰噬嗑,噬嗑而亨。刚柔分,动而明,雷电合而章。柔得中而上行,虽不当位,利用狱也”。疫从口入,需要“雷电交击”,从速医治;同时此卦阐释运用刑罚的原则,法治是政治的根本,为排除障碍,保障善良,建立保持秩序,往往不得不采取不得已的刑罚手段,罪恶必须及早加以阻止,以防止蔓延。应当采取重罚手段,以“小惩大戒”,对于那些利用灾难面前做违法之事的人予以应有的惩处。
《易经.噬嗑》第21卦,卦之组合上为离,下为震,离上震下为火雷噬磕,离象火,震象雷,雷电交击。噬嗑为口嚼,毒病从口入。六三爻辞”噬腊肉,遇毒”。须防郁热,失物不保。雷电交击,惊世醒人。从六个卦爻象显示出病毒通过人的脚趾、皮肤、口、鼻子、耳朵等渠道传入人体,并显示出有伤口的部位。此次疫情其源于个别人贪得无厌,肆意捕杀自然界的生物,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而遭到天之报应。其中折射的是我们一种原始的阴暗的残忍的心理,天上有翅膀的除了飞机不吃,地下带腿的除了桌椅不吃,其余通吃。如有些地方餐桌上的“松鼠桂鱼”、“活吞幼鼠”、“生离死别”、“千刀万剐”、“龙虾刺身”等百般花样残灭动物,都与口的贪婪有关。动物是人类的伙伴,它们也是地球的主人,它们通人性,动物并不比人类傻,有时比我们人类还聪明。动物也会报复我们人类,中国有句俗语“一个老鼠坏了一锅汤”,2003年有广州爆发的SARS疫情为果子狸,到今天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发生为蝙蝠,带给人类致命的生命威胁,就是动物对于我们人类的天谴报应。中国文化根深蒂固的劣根性就是不尊重生命,既不尊重人的生命,也不尊重自然的生命。明代吴承恩《西游记》有“扫地怕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 仁慈博爱,爱惜任何生命,是一种美德,终会得到好报。残忍是极权主义的必然逻辑,自然界生物灭绝之时,就是人类自取灭亡之期。

(二)、火山组合为《周易》第56卦,火山旅卦,离上艮下,山上有火。
《周易.旅》卦山中燃火,烧而不止,火势不停地向前蔓延,如同途中众人急行,故称旅卦。《说文》“旅,军之五百人为旅”,众人在外旅行为流动,奔波旅途,寻求安居。时逢节日之前,相应恶魔随之四处扩散,极其不利。“贞吉”,需要正守,才能吉利。

下艮为山,上离为火,火在山上燃烧,势非长久,为旅。旅者,失其本居,而寄他方。卦辞《旅》,“小亨;旅,贞吉”。《彖》曰:“旅小亨”,柔得中乎外,而顺乎刚,止而丽乎明,是以小亨旅贞吉也。旅之时义大矣哉“。《象》曰: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
古人警示《旅》时“客旅迢迢绕,乘车万里过”;“若见出行千里去,须闻哭泣在私门”。《旅》“初六,旅琐琐,斯其所取灾”。琐琐,郑玄注:“犹小小”。人行旅在外,琐碎而麻烦的事,是旅行者自己所寻取的灾难。《旅》卦所说的“旅”,指离家外出,滞留他乡;经商、逃难、周游列国,旅游第。古人安土重迁,把长期离家看成是万难的事。正是针对这种“难”的情绪和事实,《旅》卦讲述了在漂泊中寻求安居的原则。卦辞表明,出门在外,当以柔顺持中为本。卦中六爻,凡柔顺中和者得吉,刚强高傲者则凶。这方面道理好说而不好做,做起来必须因时制宜,所以我们应常持光明磊落的态度,柔和顺其自然,把握中庸原则,才能转危为安。旅卦山上有火,旅行,旅居在外,外出亲朋寡少,不安定像。离火在上,火主心,主燥,山上火灼,内心不安。居不安,而道不废,火丽高而明而慎。旅者行也,行者不停止也。人员流动的结果病毒迅猛扩散,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即是人口流动而发生的急剧扩散。
(三)、雷山组合为《周易》第62卦小过卦,雷山小过,山上有雷。
此卦以“山上有雷”,空中的雷声已响,雷已打击到山上了,人们怎么还不惊醒,仍然把事情看得如此简单,仅仅是“小过”之事。警示人们且不可轻敌,但又不可过度,不可惊慌失措,采取适当的措施很有必要。
《周易.小过》上卦为震,震为雷;下卦为艮,艮为山;山上有雷,是《小过》的卦象。 卦辞“小过。亨,利贞。可小事,不可大事”。事情刚发生,为“小过”之象,但必须正守,方能有利。现在是可以“小事”,但不可让其变成“大事”。《象》曰“山上有雷,小过。君子以行过乎

恭,丧过乎衰,用过乎俭”。《小过》卦代表亨通,适宜于自我(小事)防御,不宜惊慌失措,而发生扰乱社会秩序的大事。飞鸟空中过,叫声耳边留,警惕人们登高必遇险,下行则吉利。君子观此卦象,惧畏天雷,不敢有过失。人们行事不敢过于恭谦,居丧不敢过度哀伤,用度不敢过于节俭,唯适中而已,防因自身的过失惹来是非争讼。
《小过》卦象艮(山)下震(雷)上,为山上响雷之象,雷声超过了寻常的雷鸣,以此比喻“小有过越”,君子应效法“小过”之象。《小过》象征人们的行为有些过分,启示行止有度的道理,矫枉必须过正。对于疫情突然爆发,事逢《小过》,举国不宁。天降殃祸谓之灾,人为之祸谓之眚。卦象主身体神魂难保,药力未至;凶险之病,速求良医;继续诊治,静养心神;往厉必戒,安居为宜。
(四)、雷火为周易第55卦,雷火丰卦,雷电皆至。
此卦警示时态已经严峻,但是不要忧虑,君王帅兵亲征奋战,到太阳正午时分即迎来希望和胜利。卦象雷火齐现,正与火神山、雷神山相应。
《周易.丰》卦辞:“亨,王假之;勿忧,宜日中”。释义顺利,国王来了,不要忧虑,宜于在正是日当中天的时候,即是胜利之时。假之义,按照规定或请求暂时离开工作和学习场所,如休假,延长假期等措施,是必须的做法。

丰卦是上震下离相叠,卦德为明亮而动;其上卦震为运动行动,下卦离为明亮;上卦震为雷,下卦离为电,卦象为雷电皆至。预示电闪雷鸣,成就巨大,喻达到顶峰,如日中天。告诫务必注意事物向相反方面发展,治乱相因,盛衰无常,不可不警惕。《丰》卦是一个言及国王率领军师大举征伐之卦,与《旅》卦不同的是《旅》卦乃言将帅用兵之道,而《丰》卦则直接言谈君王帅兵亲征,《丰》卦辞的“王假之”和“宜日中”就是此象。习近平主席多次亲自主持召开政治局会议研究部署抗击疫情工作,李克强总理率兵直抵武汉指导全国人民抗击疫情,全国上下皆行动,必会迎来抗击疫情的决定性胜利。正如《周易.丰》六五爻辞“来章有庆举,吉”。“章”为彰;“来章”指彰显出了光明的希望。太阳出来了,人们欢欣鼓舞,举国庆贺,吉善。武汉先建火神山,又造雷神山,应照《易经》第21卦之“火雷噬嗑”,而此卦以用雷火之卦像,彰显驱赶瘟疫邪神。
(五)、山火组合为《周易》第22卦,山火贲卦,山下有火。
此卦警示已经看到了光明,观察天象就可以察觉到时序的变化,观察社会人文现象就可以教育化成,改造成就天下的所有人。

本卦为异卦相叠,离下艮上,卦名曰《贲》,卦辞:”贲,亨。小利,有攸往”。贲卦,通达,有所往则有小利,展示“贲”的形势下各种变化的可能性。山者,艮也,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知止而后有定,有止的意思。本卦下卦为离,离为火;上卦为艮,艮为山。山下有火,一片艳红,花木相映,锦绣如文。国政家制都有仪礼制度,构成复杂的社会人文关系,用以维护现存的社会秩序。正是所谓贤德君子“观乎天文,察乎时变”。
《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以小利有攸往,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贲,通达。此卦下卦为离,义为阴柔;上卦为艮,义为阳刚,所以阴柔文饰阳刚,因此通达。柔、刚分布,刚为主而柔为衬,所以有所往则有小利。刚柔交错成文,这是天象。社会制度、风俗教化是人们生活的基础,是社会人文现象。观察天象,就可以察觉到时序的变化;观察社会人文现象,就可以用教化改造成就天下的人。
此卦警示“山下有火”,是能量储存的现象,会如火山而喷发。君子“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通过抗击冠状病毒的人民战争,即锻炼了人民,又教育了人民,提高了人民保护自然生态,就是维护自身的自觉性;保护自然界的生物,就是维护人类自身的命运。矫枉必过正,需要立法禁止对于地球生物的滥捕滥杀行为,违者应受到严厉惩戒。多年以来甚至数十年、百年之前世界到处都存在捕杀野生动物的现象,为什么只有中国武汉在2019岁末因为食用蝙蝠等野生动物而发生疫情,并迅猛扩散全国大部地区,此为我们提出了一个在和平时期发生生物战的防御安全信息。
(六)、山雷组合为《周易》第27卦,山雷颐卦,山下有雷。
本文第一卦《噬嗑》卦是反映因口致灾,最后一卦颐卦是警示慎口修身,二者经历了大难挫折之后,得出了不同的认识。颐卦展示各种变化的可能性。
《颐》卦下震上艮,震为雷,为动;艮为山,为止;动而须止。山在上而雷在下,表示主卦是震卦,卦象是雷;客卦是艮卦,卦象是山;外实内虚。卦象颐指面颊,腮。

卦辞“颐。贞吉。观颐,自求口实”。释颐卦吉善之占,自求足食;颐养之道,在于自食其力;从人们养身养生的饮食之道出发,告诫人君养贤、养民、养生、养形、养德、养性以利天下。颐卦象征颐养之意,含有自养、养人、待养三义。颐养之道须能谨守正道,则可获吉祥;观察颐养之方,则应观察其所养之人,是否合乎正道。卦辞象示“文王访贤在渭滨,谋望求财事遂心。交易出行方如意,疾病口舌可离身”。
《象》曰:“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释雷出山中,万物萌发,这是颐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思生养之不易,从而谨慎言语,避免灾祸。节制饮食,修身养性。
《彖》曰:“颐之时大矣哉。颐,贞吉。观颐,自求口实”。阳实阴虚,实者养人,虚者为人养。警戒,要自食其力。春暖万物养育,依时养贤育民。告诫颐养之道能谨守正道,则可获吉祥者;乃谓其所养之人,均为谨守正道之贤明者,故得吉祥。观察颐养之方,则应观察其所养之人是否为贤明。而从个人口腹之所需求,则可观察其人之自养,而知其贪廉。 养正养育,谨言节食;观察实务,自知审慎。
颐卦山下有雷,含地而化,山势止雷,警示在像《颐》的形势下具有事物各种变化的可能性。观颐就在于观其所养,从而才能根据一切需要而作出相应的行动。养正则吉,观其求可食之物,则明贤,防贪廉之情。《颐》“六二征凶,行失类也”,恶魔来犯,违逆经常之道,如市侩抬高物价,制造混乱,则行为失其人性,凶恶。《颐》“上九。由颐,厉吉。利涉大川”。象曰:“由颐厉吉,大有庆也”。遵循生活正道,先艰难而终吉利。筮遇此爻,有利于克服困难(涉水渡河),以成就大事。邵雍:得此爻者,谨慎努力,可以成功。合家平安,虽危无碍,无往不利。为官之人爵禄荣重,生意之人营谋有成,读书之人定取佳绩。程颐释:慎言语以养其德,节饮食以养其体。于天下,则凡命令政教出于身者,慎之则无失;凡货资才用养于人者,节之则无伤。养其德以养人,公而大者也。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六:“曰:‘中下之流,如何领会’?师曰:‘伏尸万里’。曰:‘早知今日事,悔不慎当初'“。如果人人都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世界就不会发生今日之疫情。“君子割不正不食,况非其食乎?是故所养必得贤明,自求口实必得体之宜,是谓养正也”。程颐曰“天地造化,养育万物,各得其宜者,亦正而已矣。观人之所颐,与其自求口实之道,则善恶吉凶可见矣”。邵雍:“颐,代表养也,主小吉带一点凶“。养跟饮食有关,代表需要养育和进行教育的旨意。颐与口有关,故需慎防“小人”口舌之灾。“小人”外涉敌人,内指乱者。此次疫情就是”小人“因口致灾,既让动物背上了黑锅,又给我们带来了不应有的灾祸,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损失无法估量,甚至可谓中华民族的历史罪人。
(附:64卦圆图与时令)

易学博大精深,玄机奥秘。天机毕现,理者会门。

五、天人相应的易学思想
(一)、以火灭疫
毛泽东《七律二首·送瘟神》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古时候祛除瘟疫的办法就是“火烧”,以火灭疫,基本没有病毒能够躲过高温。因此需要以蒸、煮、烫的办法对于使用过的疑物进行消毒,甚至烧掉。据称冠状病毒对热敏感,56℃ 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病毒怕高温,火神送瘟神。中医有“火神派”,以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为治病真传,以乾坤坎离之大旨立论,注重人体真阳,且善用姜、附子在中医界独树一帜。张仲景是诊治伤寒瘟疫的鼻祖,用“火神”命名,致敬医圣,勉励民心。而荼毒人类肺部的新型冠状病毒惧怕高温,火神能驱瘟神,于是火神山、雷神山之名应运而生。
红军刚建立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进入闽西的红军游击队缺衣少食,又受到国民党数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战士们饥不裹腹,受伤的战士伤口发炎又无药物医治,就用子弹火药倒在伤口上,用火引燃而治愈,但此举需要战士们承受巨大的疼痛,在当时的情况下也是迫不得已的非常之法。
(二)、五行生克制肺金

按照《周易》和中医理论呼吸系统为金,肺属金。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病灶在肺,五行属金,攻克病灶需用火克制金。。2020庚子年,天干庚居西方位,五行属金;地支子居北方位,五行属水;天干庚金生地支水,为伤官,主变动,主毁折,主怪异,主疫情阴暗。人的肺部五行属金,五行之中,火克金。山之五行属土,土克子水。中医即以此谋求阴阳平衡。随着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的建立,火克金,土克水,双管齐下克制病疫。象征遏制此次疫病感染,突发之症,重在调养,局势可定。
(三)、奇门遁甲论2020庚子年
天干庚,为金,为阳,为西方位,为白虎。庚金长生于巳,而死于子,金沉水底。庚金乃天上之太白,秋天肃杀之气,带杀而刚健,甲木虽强,力足伐之;庚金顽钝,得火制而成器。“庚金顽钝性偏刚,火制功成怕水乡”,说明庚金顽钝,易用火制。庚金生子水为伤官,“有财有杀始平安”,火杀为克制,说明以火克制庚金才能平安。“西方不似东方运,午运如逢寿数完”,当今西方世界衰落,东方崛起,按照此说再过一周轮(周轮七年,即2026丙午年),西方将进入堕落墓时期,会看东方“指点江山”,中国人民“还看今朝”。
地支子,为水,外阳内阴之象,为北方位。庚为静,子为动,类象为流动,为邪恶,为血液,为蝙蝠。此次疫情恶魔即为蝙蝠等,但动物替人类背了黑锅,其西方的外阳内阴的“宿主”才为真正的幕后推手。
2020庚子年在奇门遁甲为“庚+甲子戊”,天盘庚加本年年干甲子戊,为年格,为天乙伏宫。奇门遁甲之天干甲为阳木,为青龙,为值符,为天福神;甲为至尊至贵之神,预测代表领导,上司,权威之人,贵人、首脑。庚金克杀甲子戊,古人曰“庚+戊,遇事多成多败“,即从全局看有成功,也有损失。奇门遁甲中甲与庚相互克制是一对主要矛盾,成功和损失也是一对矛盾。一般甲代表我方,庚代表敌方。庚金克杀甲木,必须保护甲木,把甲木隐遁起来,故而称谓遁甲,此象应避免庚金与甲子戊发生正面冲克。按照农历纪年法2020年庚与甲子戊相遇组合,必发生冲突,甲与庚的矛盾将贯穿奇门遁甲的始终;但子水外阳内阴,又显示其可调和的一面,相得益彰。庚金属于凶恶之神煞,在十干克应中有庚存在的格局基本都是凶格,称为庚格。易学具有二分法,庚格多为凶格,但也不能绝对就是凶;如坏事遇到庚格,就可能是好事。如敌人主动来犯,为外来的天灾人祸;来则必反,击则必胜。
(四)、从易学解释庚子年
《困》卦是《易经》第47卦

。按照后天八卦看庚子组合的卦象:庚位于西方位,为兑卦,兑为泽;子为北方位,为坎卦,坎为水;兑上坎下,组合为“泽水困”。《困》卦上兑泽下坎水,意象水在江河从上游流向下游,当水流进入湖泽,则水势就减缓,甚至停止流动,水遇到了困境。泽水困,阳处阴下,刚为柔掩,表示大泽漏水,地球生物均处于穷困之境,奋起之争才能摆脱困境。困卦乃论述困境求通的道理,即身处困境及如何摆脱困境之卦。兑为阴,为泽,象征愉悦;坎为阳,为水,象征陷险。困卦的卦名和卦的结构都表明卦象其意,上兑为遇到心境高兴的事情,如再下行一步就会遇到坎,陷入危险境地。泽水困,表示陷入困境,如仍能够坚守正道,必可成事,摆脱困境。
卦辞:“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坚守正道,就会顺利,要像伟大人物那样高瞻远瞩,具有克难攻坚的精神,就会吉祥,没有灾祸。没当遇到困难时期,就会有各种流言蜚语,需要及时制止,坚持下去。荀爽曰:“喻君子虽陷险中,不失中和之行也”。《象》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王弼曰:“处困而屈其志者,小人也”。卦辞前半句作为围困、急难、窘迫的《困》卦,但它实际上却有亨通、贞正,并说明“大人”很吉祥及无有灾祸的一面;后半句说明可惜这种道理一般人并不相信,甚至出现一些流言蜚语。卦辞是一个具有辩证性的思维,面临困境,然而卦辞中没有提到困难,反而有“亨”、“吉”等正面判断辞,表明此卦更注重指出摆脱困境的方向。
虽遇困,但正固通达,没有大的灾难。因为处于困境之时,没有人相信说教,而要以实际行动来感召天下人民。既然“困”又何以能通达,因为困是一个外表有形可见的状况,只身陷入困境而心境亨通就能够通达,这是人格的修炼。身体受困,内心通达,对于君子而言表面看起来是困,其实正是检验自己的机会。大人之吉,可由九五、九二见之,都是阳爻居中位。在困境中“有言不信”,譬如做生意失败时游说别人支持,别人很难相信,会担心被拖下水。卦辞中既“吉”又有“无咎”,因为情况总是多方面的反映,大人吉祥没有灾难,并不是说一般人都吉,但至少“无咎”,没有灾难。《周易.序卦传》“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前卦是升卦,一直往上升总会遇到困境。《困.彖》曰“困,刚掩也。险以说,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贞,大人吉,以刚中也。有言不信,尚口乃穷也”。《彖传》说困卦是刚强者受到掩蔽,在险难处境中仍心存喜悦,处于困境而不失去毅力,依然坚持通达,这只有君子能够做得到。坚守正固,大人吉祥,是因为刚强者居于领导地位,中正之位。如果只重视说话,就会无路可走;只有行动起来,带领大家走出困境。《困》上六爻辞“困于葛藟(lei),于臲(nie)卼(wu),曰动悔有悔;征吉”;如若困于葛藤缠绕,处于动荡不安之中,而且一动就有危险,愈缠愈紧;此时为了摆脱被困之局面,只有主动出击征伐,才能获得吉祥。虽遇困,必有克困攻难之法,必有英雄辈出,必将锻炼世人。
中国人民就是在困境和奋斗的岁月中成长壮大,这就是中国人民的伟大之处。

【2020不平凡的一年。世界战略格局凸变,多国显示外交争端上升趋势,涉及海洋权益,石油争夺,边界纠纷,移民等问题,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西南方位国家和北方位国家。世界热点问题凸显,战争局势越益迫近,世界难持太平,难民问题更大。世界区域地震频现多国遭难;疾病多发,旱涝不均,贫富难平。】

六、解读火神山、雷神山医院院徽

火神山、雷神山,流淌着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文化血液,是我国面临大灾大难的一次战役性决战。
(一)、武汉火神山医院院徽

院徽分解图
八卦                葫芦                  火            类象火、和平鸽

金丝线               山和+                                    



院徽表现的元素:八卦、葫芦、火、金丝线、山、+等组合而成的标志,充分显示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1、先天八卦。也称伏羲八卦,从哲学的观点在宇宙万物没有形成以前,即谓先天;有了宇宙万物,即是后天;因此原始卦分为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确定天地方位,对大自然的总体描述。火神山医院院徽外以圆形,代表地球;内为先天八卦图代表中国易学哲学,八卦分别代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的宇宙观,中国传统文化用于镇慑邪魔。所包含的意义如《周易·说卦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先天八卦图的位置上南下北,左东右西。南乾北坤,东离西坎,东北震西南巽,东南兑西北艮。乾坤相对,称为天地定位;坎离相对,称为水火不相射;震巽相对,称为雷风相薄;艮兑相对,称为山泽通气。乾为阳,阳气上浮故居上,坤属阴,阴气下沉故居下;东方为日出之地,故代表太阳的离卦居之,西方为日落之所,月亮而升,故代表月的坎卦居之;东北属春季而雷起,故震雷居之;西南属秋季而风厉,故巽风居之;西北多山,故艮山居之;东南泽萃,故兑泽居之。乾坤正上下之位,坎离乃左右之门,日月之所出入。春夏秋冬寒暑之理皆可由先天八卦推出。
2、宝葫芦。葫芦可分为两部分,上部为开口容器,与金丝线相连;下部为水滴形状,代表水,代表流动,《易经》“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乃天地四方之象,天地间六面空间体,一气流行。老子曰:“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葫芦下部为医院+标志其意在此。葫芦内上似山形,山为土,土生万物,故为甲骨文的草形
,代表中草药,有中医的煎药之象。整体构成一个葫芦形状,辅佐环境布局,强化人与自然的相互感应,具有神秘之物功能。收制恶魔,降妖除怪,阻挡任何煞气,威力大,镇宅作用奇特。民间有“厝内一粒瓠,家内才会富”的说法,葫芦有两个重要的作用,即医病,化煞收邪。化解流年煞气,浊气,邪气,嘴小肚大的外形可将吉利的气场收纳为己有,也可将不吉利的气场收制殆尽,恶煞难以造成危害。《飞星赋》曰:“七有葫芦之异,医卜兴家”。《鲁班寸白薄》诗曰:“墙头梁上画葫芦,九流三教用功夫,凡往人家皆异术,医卜星相往来多”。若人运程阻滞并带来疾病的星耀都为五行属于土,而铜葫芦即拥有化解土煞的功效,如果在铜葫芦的底部及加刻上八卦图案,便成为效果更佳的“八卦化煞葫芦”。
3、升腾的火焰。火是力量,是威武,是光明,是温暖的代表。围绕葫芦左右中部有两举火焰,代表在此生死攸国忧民的大灾大难面前,党中央和人民政府的光明普照,使人民看到了希望,寄托着国家在此次疫情中带给人民的无比温暖,寄于人民的胜利期望和幸福。火代表中国日益兴隆昌盛,是任何力量也摧不跨的坚强堡垒,灯蛾扑火则自取灭亡。火意象火焰升腾,代表火的威武力量,具有压制危害人类的一切恶魔,“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按照易象“五行论”肺和呼吸系统为金,葫芦左右为火,火克金;为集聚火势之正能量,克制肺金。
4、和平鸽。图案外围各有四只和平鸽,意象火,更为和平鸽,代表四面八方共同奋斗,保佑国家和人民平安吉祥。院徽周边分布着八只和平鸽,又是飞翔中的和平鸽标志,围绕着圆形地球飞翔,代表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凡是有损于世界和平的一切行为,都会被丢入熊熊烈火之中化为灰烬。鸽子是和平、友谊、团结、圣洁的象征;也成为“圣灵”的化身;又成为英勇的斗士,“国际和平年”的徽标就是用橄榄枝围绕着双手放飞一只鸽子的图案,它象征着和平、友谊。比利时的布鲁塞尔迄今还矗立着一位妇女的塑像,她身披古希腊的传统服装,张开双手托着一只鸽子及鲜花迎接游客,让人们牢记战争的不幸,珍惜和平,热爱生活。鸽子作为和平的使者,也是世界重大盛世中必不可少的角色之一。2019年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7万只和平鸽展翅高飞,7万只气球腾空而起,伴着《歌唱祖国》的激昂旋律,激励着一代中华民族人为世界和平而努力。
5、医院“十“字标志。蕴意国家千万神医与人民一道,抵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人民战争。
6、山镇。葫芦中有一山,代表火神山,同时具有山镇的威严力量(前文已述)。
7、环绕金线。外链先天八卦,内链宝葫芦,集中火焰能量,赋予意象全国人民上下一致,心心相连,众志成城,防御抗击,消灭瘟疫之力。道教认为此环绕线可视为道家的符咒符胆,为加持力量,具有施于召劾鬼神,镇压精怪邪魄的能力。
(二)、武汉雷神山医院

雷神山医院院徽
院徽有三个元素:       盾              雷           莲花宝座


1、盾:具有保护、守护、抵挡功能,用于进攻时防御的兵器。文献中也称为“干”,可以掩蔽身体,防卫敌人的兵刃矢石的杀伤盾,古人称“干”,与戈同为古代战争用具,故有“干戈相见”等。传说我国最早的盾远在黄帝时代就有,《山海经》有关于“刑天”这位英雄人物的神话,描写他一手操干,一手持斧,挥舞不停的雄姿。陶渊明为此写诗赞道:“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盾作为一种“主卫而不主刺”的卫体武器,早在商代就已经存在。到唐代时盾改称“彭排”;宋代时正式称“牌”;明清两代沿袭宋习,称牌而不再称盾。明代发明过能与火器并用的多种盾牌,这种盾牌不同于以往的是既能防御又能攻击,且威力很大。戚继光《纪效新书》:盾牌“其来尚矣,主卫而不主刺,国初本加以革,重而不利步”,故改“以藤为牌,铳子虽不御,而矢石枪刀皆可蔽”。由此火器与盾器联合运用,阻防恶魔的实际意义越益明确。

2、雷:雷电主驱除邪魔。甲骨文如腾龙偕闪电之形。《说文》:“靁,阴阳薄动,雷雨生物者也”。表示天空伴随闪电发出滚动的巨响,古人以为伴随闪电发生的滚动着的震天巨响,是因为天神战车在天穹轰然驰过。《周易·说卦》“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淮南子·坠形》“阴阳相薄为雷”。《荀子·儒效》“天下应之如雷霆”。《诗·大雅·常武》“如雷如霆,徐方震惊”。中国传统文化有雷神之说,雷神在佛教是“大鹏金翅鸟”的形象,用道家思想体系治理瘟疫。自古以来雷神在民间被赋予呼风唤雨,趋吉避凶,解救百姓困危的功能。火神山、雷神山体现了中国人民不惧艰辛,消灭疫情的坚定信念,必将击散恶魔,百病消除。《周易》震卦为雷,为龙,五行属木;图标为绿色,为木;莲花属性为水,构成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的格局,莲花与雷神合作将会形成遏制恶魔的合力。
3、莲花宝座。雷神山医院院徽上雷有电闪雷鸣,中有医院十雨之甘霖,注入莲花宝座,以祈福众人平安。莲花常用来作为宗教和哲学象征的植物,体现广爱博施,希望和帮助他人解脱苦难,获得快乐,寓意平安吉祥。道家作为救世渡人的象征,主要代表是八仙中唯一的女性何仙姑手持莲花救世渡人。佛教寓意境界的高深,莲花是佛门的圣花具有神圣的含义,民间传说莲花宝座常作为天神的座驾出现在人类面前,佛教有莲花座,莲花台等,传说有些佛教菩萨是从莲花中生出来的,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都是坐在莲花之上,或手执莲花,表示佛是出自尘世而洁净不染的境界。莲花为花中君子,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理想人格,代表纯洁高雅的品质,象征纯净纯洁,意喻我们不能选择我们的出生,但是我们可以决定我们的命运,我们的未来。莲花为清廉的象征,“青莲”者,谐音“清廉”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象征爱情,莲花别名芙蓉花,或云水芙蓉,“芙蓉”,“夫容”也。白居易《长恨歌》“芙蓉如面柳如眉”,因此莲花常用来象征爱情,而并蒂莲尤其如此。二莲生一藕的图画,称谓“并莲同心”;“水芙蓉”之“蓉”谐音“荣”,莲花和牡丹花在一起,称谓“荣华富贵”;莲花和一鹭鸶,称谓“一路荣华”;牡丹、莲花和白头翁,称为“富贵荣华到白头”;莲花谐音“连”,莲蓬加上莲子,叫“连生贵子”。
(三)、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的方位解析
火神山在武汉西方二十四山的庚位,庚为金,离火克庚金,适逢其位。
雷神山在武汉南方二十四山的午位,午为火,震木生午火,位合其德。

按照易学观点,庚子年天干五行属金,地支五行属水。六十甲子纳音为壁上土,属相为梁上金鼠。庚金要用火克,子水要用土克。医院命名“火神山医院”,建筑位于武汉庚方位。庚,为白虎,庚子年犯瘟疫为白虎抬头,病在庚,主肺金;乱于子水,主腰肾,损伤阳气。火神为火,克庚金 ;山为艮土,克子水。庚子格局为金生水,故而火土双管齐下,克制金水 。《周易》巽卦,巽为风,为木,主瘟疫,所以要用离火去化泄巽木;火为离卦,居正南。
雷神山医院,建筑位于武汉丁午方位。2020庚子年五黄廉贞星在正东,病煞二黑巨门星在正南。庚子金水,用木化泄,所以雷神应时而现。雷为震,为木,居东。木入庚子,也就形成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具有化、泄、克之系统格局。震为雷,临危不乱;两雷相叠,反响巨大;可消除沉闷之气,亨通畅达。平日应居安思危,怀恐惧心理,不敢有所怠慢,遇到突发事变,也能安然自若,谈笑如常。《震》卦的震,有一种震动、震撼、震惊、震慑综合的意思,也即指超过一般人承受压力而造成的骇异局面。自古以来“雷神”在民间被赋予呼风唤雨,趋吉避凶,解救百姓困危的功能。

离火和震雷在易学八卦五行中相生,都是克制邪恶的力量。五行中东方震卦属木,震木生离火,所以雷神山、火神山二者相辅相成。火神、雷神借力楚国的神话传统,民俗传统,中国的医学传统,激活古老的文化传统,发挥出强大的精神力量,以面对和征服国家现在面临的困难。从道教看火神、雷神的司职就是主灭瘟疫,雷火之炁,驱散瘟疫,正炁内守,邪不可干,千古大道,“火神山”、“雷神山”之名大也。


【后记】

国家应立法应对生化武器攻击的预案。经过几次疫情的教训应有所惊醒,各个部门和企业应有对付生化攻击的预案。这一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从一个角度为我们应对生化攻击提供了宝贵的方法。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和2003年的非典疫情一样,野生动物都替我们人类背了黑锅。因为这一次的疫情绝对不是野生动物自然传染给人类的,野生动物只是这些病毒的中间宿主。国家应该修改有关法规,严格强制限止人类对于野生动物的滥捕滥杀行为,严格规范或禁止人类对于野生动物的交易和食用行为,把食用、捕杀、交易野生动物的行为列入刑法,追究那些滥捕滥杀野生动物的个人和企业的刑责。


(本文有的图片来自网络。此文系个人撰写,如有误请提出。)
(2020--02作于郑州.兴玺易学研究)

来赞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