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易学 > 易学研究

(论酒道之三) 酒是色之媒 (王兴玺)

时间:2020-04-16  作者:南阳周易文化研究会

人生之年有节制,量酒避色利寿高。


一、“酒是色之媒”朔源


元·关汉卿《金线池》三:“钱为心所爱,酒是色之媒”。
清·张春帆《九尾龟》初集二卷六:“从来酒是色媒,不觉心旌大动”。
《随唐演义》六回:“英、齐二王都是酒色中人,起初还循些礼貌,到后来各人有了些酒,谑浪欢呼,无所不至。古人云:酒是色之媒。二王酒量原是好的,只因他们醉翁之意俱不在酒,便假装醉态”。
《唐史演义》一四回:“古人说得好:‘酒是色之媒’。杨氏入席时,尚不免有三分腼腆,及至酒过数巡,渐把那一种羞涩态度,撇在脑后”。
《金瓶梅》:自古“风流茶说合,酒是色媒人”,少顷吃得酒浓,不觉春心拱动。一回生,二回熟,有了再次幽会,“那妇人自当日始,每日踅过王婆家来,和西门庆做一处,恩情似漆,心意如胶”(第四回)。转眼两月有余,他们一直全身心地投入那最佳的龙虎斗(潘金莲属龙,西门庆属虎),“那妇人枕边风月,比娼妓尤甚,百般奉承。西门庆亦施逞枪法打动;两个女貌郎才俱在妙龄之际”(第六回)。


二、自古“风流茶说合,酒是色媒人”

茶为传情,酒为色媒。男女间由茶而传情,因酒而催情,由食而迷色的某种规律就是酒能够乱性。风流的茶再予以交合互盏,酒即成为色情的媒介。自古以来人们都比较喜欢喝茶,茶是中国几千年来流传的一种饮食文化,人们喜欢喝茶闲聊。喝茶和喝酒不一样,喝茶体现一个人不一样的品位,一种情调,一种心境,让个人感觉身心都被净化。茶是养生之道,让人褪去浮躁,沉淀出不一样的思考。谈论家国大事或家长里短,都可在喝茶的时候互相交流。“无茶不成礼”,所以从古至今才有流传关于“茶”的俗语“自古风流茶说合”。
“春为花博士,酒是色媒人”。春天的温度确实会促进花朵的生长和开放,而酒精的作用能促使人色胆包天。本句春指立春或春天,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之意指春气始而建立。从立春节气开始春回大地,日照增多,阳气逐渐上升,天气逐渐温暖,自然百花开放,时节益人。立春时节代表万物变化中的情状,古代把五天称为“一候”,现气象学上仍沿用候温(每五天的平均温度),《说文》“矦,伺望也”。一候迎春花开,二候樱桃花开,三候望春花开,花开的越来越多。博士的博解释为多和丰富的意思;士是拟人的说法;即春天是百花齐放的媒介。俗语称博士并非现代博士的概念,古时指从事某种职业的人,茶馆中为人服务的称为茶博士,酒馆中专门伺候人喝酒的称为酒博士。


三、酒是色之媒

(一)、酒色利益紧相随
酒是一种文化,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离不开酒。酒有美酒,酒鬼,酒仙,酒神;色有美色,色鬼,色仙,色魔。人们把酒和色、利联系在一起,因为酒会让人起色意,会利用色谋利益。酒后的兴致自然会狂欢,狂妄的本能释放或是疯狂的手舞足蹈,或是性的满足。“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色,甲骨文   (站着的人)  (跪着的人),表示两人一前一后,即两性亲密接触。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左右结构调整成上下结构:   (人,体位在上)  (“人”的变形,体位在下),明确一人在上、一人在下的性活动含义。有的金文 表示一个人用手抓住 另一个人 。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两性交合。隶化后楷书 误将篆文字形中的“人” 写成“刀” 。故有色字头上一把刀,但色却是让人赏心悦目,迎刀而上。


(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酒是色媒人,意指酒是情欲的媒介,即酒是色的媒介。很多人平常胆小,但是喝了酒以后就容易控制不住自己,做出平常自己只敢想不敢做的事情,酒后无德,酒壮怂人胆。因为酒里含有的酒精会刺激大脑皮层兴奋,所以会做出控制不住自己的动作和语言。饮酒一定要适量,小醉怡情大醉伤身,千万不要喝太多酒而害人害己。男人好酒,是一种胸怀四海的度量,一种气吞山河的洒脱,一种自在逍遥的享受,一种身心疲惫的依靠。娱乐毕竟是娱乐,但道出了世间百态。大男人都爱酒,高兴时喝点酒,郁闷时喝点酒,酒能解疲倦,酒能成生意,酒能壮斗胆。自古常言人生有四喜,一者金榜齐名时,二者洞房花烛夜,三者久旱逢干露,四者他乡遇故知,这四喜都离不开酒。古人喝酒频繁而出现了许多痴酒的人,像诗仙李白身不离酒,酒和诗融为一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是诗仙,也是酒仙。宋代大才子苏轼也是好酒之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表达了酒后的郁闷心情。《三国演义》张飞也是痴酒如命之人,《水浒传》李逵更是好酒之徒。酒与色的关系,陆游“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衣上酒痕诗里字 ,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极其悲凉的感觉。北宋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三)、千古流传美酒配佳人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不要江山要美人,酒与色自古都是彼此相连的词语。商纣王好色,被妲己所迷,丧失一个国家。古时英雄饮酒往往伴着美人,美人美则美之,重要的是美人会温酒劝酒,棋琴书画绝佳,舞姿更佳。饮酒拥美人,“春宵一刻值千金”的纸醉金迷生活,暧昧昏沉无度。酒与色狼狈为奸而注定不分,酒精迷失了人的神经,或快意,或绵愁,在酒的刺激下有了非常幻觉,于是一切朦胧地晃动不真实起来。虚幻中是种想超脱的欲望,在人的失意与畅意之巅,最终发展成要用同一种方式的情意表达。于是管什么世事风俗,抛开金科玉律,砸碎囹圄桎梏,吹走金玉良言,让人的本性自由地发挥极致。而此时人的思想本质缺失,只有动物的本能,人真正回归原始,回归自然,人成了赤裸裸的动物。人向往着酒色的合一,但身在红尘,却为了洁身自好,彰显声名,又极力的退避世界。酒之穿肠是情意交往,色之迷惘是放纵本质,披着道德的外衣标榜不沾酒色,打着贞洁的幌子却想着最肮脏的事情,其酒色共事成为个别人挥霍的道德本钱。人生在世实属不易,人生实在很累,因各种原因总要压抑、尘封、隐藏在机体中本该快意释放的诸如情感、本能等。没有酒精的刺激,人的情智清醒理智;而一但有了酒精的催化,人原始的脑细胞开始自由活跃起来,抛开一切缚束,尽情地张扬,一时的泄泻,于是一些真实的想法和做法便完全凸现出来,酒醒后重新回到社会人间,还得装饰虚伪,变成一个故我。


(四)、伤身,损寿,败家,送命。

《战国策·魏二》记载:"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晋文公得南之威,三日不听朝,遂推南之威而远之,曰:'后世必有以色亡其国者'"。大禹和晋文公两位有道名君都认为酒色能够亡国,古之贤人宁余欺乎?不会的,诚为可信也。这里仅指酗酒的"酒"和滥交的"色",偶尔小酌与正常相别,当不在遭到抨击的"酒""色"之列。凡事有利亦有弊,以今人眼光看,酒多伤身,可致高血压、心脏病、酒精肝等。纵欲过度则易肾虚,前列腺炎,双目无神,腰膝酸软,形寒畏冷,心神恍惚等。凡事均应有度,度之把握,分寸何其难。人之无酒色,则生之单调,如枯枝一桠直刺青空,无枝无花无生机;酒色过度,则生之靡靡,伤身毁家误国,可怜可叹可呜。古有"金海陵纵欲身亡","西门庆贪欲丧命"之说,"酒""色"二件事总是会放在一起,色即是魔,俗语"色是刮骨的钢刀,酒是穿肠的毒药","酒""色"相连实为祸端。只要沾染上这两样就要损寿、送命、败家甚至亡国。损寿,就是影响身体健康。送命,因酒精中毒,酒驾殒命,中风面瘫,纵欲身亡的事情。败家,一旦过度追求,欲壑难填,金山银山也不够"塞酒池"、"搭肉林"的行为。如果两样全占成为"酒色之徒",刀子刮骨,毒药穿肠,双重打击之下,亡日已定矣。喝酒是慢性自杀,酗酒固然可以加速灭亡,也没有好色之纵欲来得麻利。穿肠的毒药,好像农药残留,能吸收的有限,慢慢积累下来,这才形成致命之伤。刮骨用钢刀称为蚀骨穿心,就是扁鹊讲的病入骨髓难以医疗而终结生命。


四、《节》制可致亨通

《易经.节》卦水泽节,卦象泽上有水,兑为泽,坎为水,万物有节。泽有水而流有限,多必溢于泽外。因此凡事要有节度,故称节。天地有节度才能常新,国家有节度才能安稳,个人有节度才能完美。《节》卦的主旨是节制,也就是限制;有节制,能限制,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节》卦辞:“亨,苦节不可,贞”。《节卦》象征节制,节制可致亨通;但过分的节制也不可以,应当持正适中。 《象》曰:“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卦象是兑(泽)下坎(水)上为泽上有水之表象,象征以堤防来节制。水在泽中,一旦满了就溢出来,而堤防本身就是用来节制水的盈虚。君子应当效法《节卦》的义理,制定典章制度和必要的礼仪法度来作为行事的准则,以此来节制人们的行为。顺应这种规律,人类自觉地通过各种法律和规章调控自己的行为,社会才能顺利发展。节制贵适当,不能过分。适当的节制,称为甘节,效果好;过分的节制,称为苦节,效果差。节制自身也有节制问题,节而失节的教训,古今中外不乏其例。卦中强调,应从实际出发选准限制点,才能保证节制的顺利可行。


人过五十知天命,应有节制渡人生。人过暮年足智慧,不论年龄是境界。古人说已是知天命之年,不该再被任何欲望所引诱,应该开始过有《节》制的人生,才不会受《困》于自己的贪婪。人生交节,十岁糖衣存诱惑,二十立家宜追求,三十逢场作欢乐,四十财利取难舍,五十奢欲妄人生,六十梦想伴终翁。每个年龄都有每个年龄的追求,每个年龄也有每个年龄的贪婪,这是人生的快乐之源,也是人生的失败之源。被欲望奴役的人生,得到再多也不会快乐,容易招灾惹祸。想要守住晚年的幸福,就要开始追求真正的睿智。


《易经》曰“困于酒食”,其意也指人生中不要受困于酒和食物,离不开酒色财气,若如此会造成人生的失败,这是一种引来灾咎的行为。任何爱好如果浅尝辄止,就能怡情;如果沉迷其中,必然伤身,甚至是招患惹祸。远离酒色财气之地是一种境界,曾国藩曾经说过:“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财是下山猛虎,气是惹祸根苗”。南怀瑾“一个人晚年的福气,往往在于戒贪去浮”。适者生存,溺者身亡,酒是人生的口腹之欲。贪色伤情身早亡,弃酒色气如敝屣(破旧的鞋),色是人生奢侈欲。名利场上风浪起,视财富如过烟云,财是人生的无妄之欲,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天地四方皆江湖,气贯长虹心底宽,气是人生的情绪之欲,平心而论,远离争斗。当年上海滩十里洋场,藏龙卧虎,多少人为之奋斗,纵然成就了杜月笙、黄金荣这种身份,最终还是烟消云散,一场浮沉。人入暮年应以颐养天年为主,这样才能健康多福。“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往墙里藏,若能跳出墙垛外,不活百岁寿也长”。应该把时间留给家人,把精力放在追求健康上。众争之地,久利之地,无人之地,乃人生大害。涉足酒色名利场这样的险地其下场可悲可叹,多少人失败在酒足饭饱之后,多少人拜倒在石榴裙下,多少人迷昏在利禄之间,安享富贵平安才是福气。白居易《琵琶行》中曾描写的那位弹琵琶的女子色艺惊人,“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这“血色罗裙”即是石榴裙。石榴裙流传的时间很久远,明代唐寅在《梅妃嗅香》一诗中写道:“梅花香满石榴裙”。虽写的是唐朝之事,即可看出当时现实生活中此种款式的裙子仍为年轻女子所珍爱。由于石榴裙经久不衰,于是俗语中说男人被美色所征服,称之为“拜倒在石榴裙下”。


有节制,有限制,能限制,才能保持行为的亨通。酒与情色自古紧密相连,酒催生的结果有如陶渊明李白者,饮酒则诗性大发,功成名就,受到后人大加推崇赞赏。而另类花天酒地,灯红酒绿,酒色美女,酒池肉林,酒色之徒,声色犬马;乃至遛狗斗鸡,骑马猎奇,整幅纨绔子弟,浪荡公子,混世模样。当年秦淮河畔,歌管楼台,浅吟低唱,调情淫笑,纸醉金迷,恍晕花世,皆遗凝在秦淮河晃摇着的“蔷薇色历史”的碧波中,让人欲睹不忍赌。节制就要把握自己,限制行为。酒与色道出了人生的哲理,注意节制,任何事不及或过度都不是好事。酒饭七分饱,自己酒量大小不是决定喝酒多少的标准,适可而止。色是身体之本欲,多则非益,滥则必戒。利害攸关,《古诗源·古诗二首》:“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利傍有倚刀,贪人还自贼”。利的偏旁是刀字,意指追求私利犹如倚在刀口上,比喻贪利常得祸,因此告诫世人“酒色利”三者宜慎而不可多得。


(王兴玺 )

来赞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